* 新闻来源链接(环球企业家) :质量门隐忧

南京金陵会议中心的一个会议室里,江苏省长罗志军对面一字排开坐着保利协鑫董事长朱共山、中电电气董事长陆廷秀、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大全新能源 CEO等—几乎是中国光伏行业三分之一强。半途才匆忙赶到的CSI阿特斯董事长瞿晓华找了个门口的位置坐下后,便迫不及待地向罗志军抛出了一个棘手的问 题:今年以来浙江出现了仿冒阿特斯品牌的案件,跨省的追查让他们力不从心。
瞿晓华的抱怨在11月17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上得到了众多大佬的响应。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告诉《环球企业家》,尚德今年耗费了200万美金来打假。比如,广东海关查获了一批发往东南亚某国的尚德品牌光伏组件,但货号却并不在尚德的系统之中。
“这事也只有中国才有,我们几个企业都收到了反馈,并且源头都在中国。”高纪凡告诉《环球企业家》,其实早在2008年西班牙市场供不应求时,类似的恶 性案件就已经初露端倪,彼时竟然出现用纸印刷成电池模样来销售的荒诞事情。但这些事情湮没在全球光伏市场供不应求、中国企业的订单排到两年后的喧闹声中。
假冒伪劣事件仅仅是中国光伏产品质量问题的一部分。在过去六年中国光伏企业急速狂奔的草莽年代,包括众多明星企业在内的光伏企业,其自身的产品质量管理也存在漏洞。当全球市场供需趋于平衡之际,曾经“不重要”的中国光伏产品质量问题或将迎来清算时刻。
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商天华阳光董事长苏维利清楚的记得,那些让他在外国客户面前非常丢脸的情景:“客户把中国的产品拿来给我看,电池片里面有粘着女工头发 的,也有电池片裂了女工怕罚钱拿透明胶悄悄粘上的。”苏维利告诉《环球企业家》,他曾拿着这些产品找到中国供应商,“我说这怎么办?他说苏总,保证不卖给 你。”
苏 维利告诉本刊,行业里有一个“258”的说法,产品使用2年后容易出事,5年出事多,8年出事多,过了8年就稳定了。但从2004年算起,中国还没有一块 电池板用过8年,因此苏预计,未来两年将可能迎来一个诉讼高峰期。在短缺时代经历了太多类似的质量纠纷之后,2007年苏维利决定成立一家以光伏产品质量 检测为主要业务的子公司,以保证其采购的产品质量,现在,常州天华也成为唯一一家获得国家级检测资质的光伏专业检测中心。
高纪凡对此非常认同。在他看来,中国光伏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质量管控体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产品”。高纪凡解释,电池组件产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 在安全和功率保证两方面:一是烧坏了,如果电池安装在屋顶烧起来怎么办?二是功率失效了,“进的原材料每批不一样,别人换了你也不知道”。高纪凡说,质量 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中国光伏企业已进入全球博弈的情况下,自身不能完全把控的质量问题就成为未来两年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的巨大风险,“能不能保证功率?产品能否迅速卖 出?补贴取消怎么办?日照时间变化怎么办?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都需要合理的风险转移。”风险管理专家达信保险经纪公司高级副总裁丁宇告诉《环球企业 家》,现在中国多家光伏企业都成为其客户。
在寻找风险管理公司转移质量风险的同时,高纪凡呼吁能成立一个联盟或组织,天合光能愿意把质量测试平台开放,并为其他企业做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但一个 困扰瞿晓华和高纪凡的问题在于,对于那些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新进企业,该如何采取限制办法?并且,目前在中国已有上千家光伏企业,要把这些各自为战的企业统 一起来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谈何容易?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过去六年的粗放经营,留给中国光伏企业做自我修炼的时间已经并不多,“现在马虎一点,也能卖,但光伏行业已经越发成熟,供求平衡之后,该如何是好?”高纪凡对明年表示担忧。
不仅仅是质量,过去几年中国迅速崛起、且体量庞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开始威胁各国同行的发展。从去年底的欧洲反倾销,到几个月前美国发起的301调 查,再到半个月前《华尔街日报》撰文直指中国企业保利协鑫对多晶硅生产的控制—在中国光伏企业取得全球话语权的同时,也开始面临全球化的压力。
堪称光伏行业代言人的施正荣在光伏大会开幕式上用了“四面楚歌”四字来形容中国光伏企业。这并非夸大其辞,在上述今年已经历过的行业风险背后,施正荣还有更为长远的担忧。
清洁生产将可能成为下一个直接挑战中国光伏企业的风险。“中国的光伏产业将很快拥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的病态体
征。”施正荣在演讲中说—尽管这一问题在中国国内已被无数次讨论,但倘若欧洲的竞争对手要拿起这个“大棒”挥向中国光伏产品的话(比如热炒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并非清洁制造,或者号召购买清洁生产的光伏产品),这又将是一记类似反倾销和301调查后的打击。
正因为此,施正荣开始在尚德电力内部推行清洁化生产,增加中水回收、废水循环利用、生产过程节能等等,并在光伏企业中第一个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尽管如 此,倘若欧洲发起针对中国光伏产品清洁生产的质疑,作为中国企业的尚德也难以幸免。在明年错综复杂的全球博弈面前,施正荣的忠告却只有一句:“没有足够的 体力,不要进这个行业。”